每个周末,他都会主动去报社加班,经常加班的还有一人: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女硕士,她也处于报社“试用期”。报社有两部热线电话,周末的时候,他和女硕士各守一部。他们既是想获得热线电话的新闻线索,也是想给社长留下好印象。
他的妻子比他早一年来到南方,在一家外企上班,收入高、福利好。有时候,当妻子下班到家后兴高采烈地汇报自己又加薪的“好消息”时,他便本能地在内心默默地计算着现在和妻子在收入上的差距又拉大了几倍。
周末加班的时候,他心事重重,除了热线电话外,其他的电话,一概没有心思去接。某个周末,记者部主任桌子上的电话响了,那个女硕士过去接了,居然是社长,社长询问记者部主任在不在报社?因为打他的手机关机,有急事找他。她回答说主任没有到,如果到了一定告诉……挂了电话,她向他解释说:“是社长。”他一下子懊悔起来:自己怎么就没有接这个电话呢?接了电话,社长就会知道他在加班,这样的敬业“印象分”多多少少会对试用期通过有点帮助吧?
正在懊恼之中,主任桌子上的电话铃又响了,女硕士站起来又准备接,这个时候,他已经条件反射地冲了过去,拿起了话筒……
尽管他很勤奋,尽管他也做出了好成绩,但是,报社老总就是看他不顺眼,那他的试用期只能玩儿完!
几经周折,他终于在一家行业报纸里做了副刊编辑,工作轻松,月工资五六千元,他比较满意。
那天,他在网上闲逛看博客,竟然找到了那个女硕士的博客,女硕士后来顺利通过了那家报社的试用期。
从女硕士的博客中,他居然看到了对那次接电话的精彩描述:“与我一起试用的是个30多岁的男人,看模样,应该和我们社长的年龄差不多吧,我对他很鄙视,因为试用期间,一个周末,社长打来电话,‘试用期男人’平时只接新闻热线,不接其他电话的,当听我说是社长来电,从表情中能看出他很懊悔没有接那个电话。当电话再次响起的时候,他边说‘我来我来’,边冲到了电话前,一手拿着话筒,一手用手掌向下打着手势,示意已经站起来的我重新坐下,‘试用期男人’在电话里低声下气地和社长说话,口中一个劲地说:‘好好好,社长,您放心,主任如果来,我一定让他及时给您回电……’他边说话边点头哈腰的,脑袋简直就要磕着桌面了,挂了电话,‘试用期男人’兴奋地说,是社长的电话……”看到这入木三分的细致描述,他一下子呆住了,过了好一会儿,他缓过劲儿,开始反省对方为什么这么写?自己做了对不起她的事情了?没有。想来想去,那只剩一条原因:她写这个片段,就是出于对一个无能男人的本能鄙视!这种鄙视是来自她骨子里的……
第二天,在他的再三请求下,领导同意他辞去轻松的副刊编辑工作而去广告部,他就为多挣钱,他不是个怕吃苦的人,他相信自己能干好广告。
他工作很拼命,一年后,他成为报社的“首席广告员”,挣的广告提成高达30多万元,第二年,更是高达50多万元。第二年年底,他从报社辞职了,因为有着自己的诸多固定客户,他自己成立了一个广告公司。
很多时候,坐在办公室,他会像牛反刍那样默默地反复咀嚼着女硕士的鄙视,他深刻体会到她的鄙视对于他的人生来说,非常有“营养”:让他在逆境的时候不泄气,因为泄气的后面会有更多的鄙视,让他在顺境的时候脑子不发热,因为可以提醒他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功!
不管什么时候,他都会珍惜那个女硕士的鄙视,那可以让他受益一生……
每个周末,他都会主动去报社加班,经常加班的还有一人: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女硕士,她也处于报社“试用期”。报社有两部热线电话,周末的时候,他和女硕士各守一部。他们既是想获得热线电话的新闻线索,也是想给社长留下好印象。
他的妻子比他早一年来到南方,在一家外企上班,收入高、福利好。有时候,当妻子下班到家后兴高采烈地汇报自己又加薪的“好消息”时,他便本能地在内心默默地计算着现在和妻子在收入上的差距又拉大了几倍。
周末加班的时候,他心事重重,除了热线电话外,其他的电话,一概没有心思去接。某个周末,记者部主任桌子上的电话响了,那个女硕士过去接了,居然是社长,社长询问记者部主任在不在报社?因为打他的手机关机,有急事找他。她回答说主任没有到,如果到了一定告诉……挂了电话,她向他解释说:“是社长。”他一下子懊悔起来:自己怎么就没有接这个电话呢?接了电话,社长就会知道他在加班,这样的敬业“印象分”多多少少会对试用期通过有点帮助吧?
正在懊恼之中,主任桌子上的电话铃又响了,女硕士站起来又准备接,这个时候,他已经条件反射地冲了过去,拿起了话筒……
尽管他很勤奋,尽管他也做出了好成绩,但是,报社老总就是看他不顺眼,那他的试用期只能玩儿完!
几经周折,他终于在一家行业报纸里做了副刊编辑,工作轻松,月工资五六千元,他比较满意。
那天,他在网上闲逛看博客,竟然找到了那个女硕士的博客,女硕士后来顺利通过了那家报社的试用期。
从女硕士的博客中,他居然看到了对那次接电话的精彩描述:“与我一起试用的是个30多岁的男人,看模样,应该和我们社长的年龄差不多吧,我对他很鄙视,因为试用期间,一个周末,社长打来电话,‘试用期男人’平时只接新闻热线,不接其他电话的,当听我说是社长来电,从表情中能看出他很懊悔没有接那个电话。当电话再次响起的时候,他边说‘我来我来’,边冲到了电话前,一手拿着话筒,一手用手掌向下打着手势,示意已经站起来的我重新坐下,‘试用期男人’在电话里低声下气地和社长说话,口中一个劲地说:‘好好好,社长,您放心,主任如果来,我一定让他及时给您回电……’他边说话边点头哈腰的,脑袋简直就要磕着桌面了,挂了电话,‘试用期男人’兴奋地说,是社长的电话……”看到这入木三分的细致描述,他一下子呆住了,过了好一会儿,他缓过劲儿,开始反省对方为什么这么写?自己做了对不起她的事情了?没有。想来想去,那只剩一条原因:她写这个片段,就是出于对一个无能男人的本能鄙视!这种鄙视是来自她骨子里的……
第二天,在他的再三请求下,领导同意他辞去轻松的副刊编辑工作而去广告部,他就为多挣钱,他不是个怕吃苦的人,他相信自己能干好广告。
他工作很拼命,一年后,他成为报社的“首席广告员”,挣的广告提成高达30多万元,第二年,更是高达50多万元。第二年年底,他从报社辞职了,因为有着自己的诸多固定客户,他自己成立了一个广告公司。
很多时候,坐在办公室,他会像牛反刍那样默默地反复咀嚼着女硕士的鄙视,他深刻体会到她的鄙视对于他的人生来说,非常有“营养”:让他在逆境的时候不泄气,因为泄气的后面会有更多的鄙视,让他在顺境的时候脑子不发热,因为可以提醒他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功!
不管什么时候,他都会珍惜那个女硕士的鄙视,那可以让他受益一生……
有一次,爱因斯坦无意中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则介绍德国伟大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文章,文章中把奥斯特瓦尔德称作是“科学伯乐”,因为他曾无数次发现并培养了许多科学人才。
爱因斯坦想到了向奥斯特瓦尔德自荐,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奥斯特瓦尔德。希望能在奥斯特瓦尔德身边谋得一份工作。但信寄出去后,过了好久都没有收到奥斯特瓦尔德的回音。爱因斯坦怀疑信件会不会在途中被邮局弄丢了,所以。他在几天后给奥斯特瓦尔德寄了第二封自荐信,但与上封信一样也是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这究竟是怎么了?难道是地址有误吗?”爱因斯坦困惑极了,他再次详细地对照了奥斯特瓦尔德的实验室地址,发现自己并没有写错:“就算是地址有误,邮局也会把信件退回来,这究竟是怎么了?”
爱因斯坦,心想可能是奥斯特瓦尔德忙于工作,一时没空拆信而搁在哪个角落里忘记了吧!于是爱因斯坦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了第三封信,这次他用了一张明信片,他心想,这样奥斯特瓦尔德总应该可以顺利看见这封信的内容了!
让爱因斯坦意想不到的是,这封明信片寄出去一个月后,依旧没有收到奥斯特瓦尔德的回信。
“奥斯特瓦尔德一定是太忙碌了!我必须为他节约更多的回信时间!”爱因斯坦心想。几天后,爱因斯坦又拿笔写起了第四封信!这次,他不仅是再次采用明信片,而且还在明信片的反面,捎带上一个写着爱因斯坦自己地址的回信信封!
这连回信用的信封都捎上的第四封信寄出去以后。爱因斯坦满怀信心地足足等了一个多月,但是很遗憾,他同样没有收到任何回信,更不用说奥斯特瓦尔德能为他送上什么鼓励和帮助了!
就这样过了大半年,爱因斯坦刚准备写第五封求职信。一个清晨。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邮递员敲开了他的家门,爱因斯坦收到了一封来自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来信,邀请爱因斯坦就职于一个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并且希望爱因斯坦能接受。
奥斯特瓦尔德与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并无任何瓜葛,却收到了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邀请?爱因斯坦困惑了!
原来,在爱因斯坦寄出第一封信的前几天,奥斯特瓦尔德已经搬移了实验室,而爱因斯坦寄去的所有信件,都被塞进了实验室外那只已成摆设的邮箱里!奥斯特瓦尔德在这个实验室工作的时候,有一位年轻的助手,他在奥斯特瓦尔德搬移实验室之后就去了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工作。有一次。那位年轻助手在途经昔日工作过的实验室门口时,无意识地在那座空房子门口来回走了走,而正因此,爱因斯坦的所有信件才得以让人发现!更加让人无法置信的是,奥斯特瓦尔德的那位年轻助手,就是爱因斯坦的大学同学和朋友——格罗斯曼!
对于爱因斯坦的才华,格罗斯曼是绝对的了解。凭着这些信件,他向自己所在的专利局推荐了爱因斯坦,恰好当时专利局设立了一个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于是专利局迅速向爱因斯坦发来了邀请函。就这样,爱因斯坦终于凭着那四封自荐信,成功摆脱了待业的阴影。
爱因斯坦在之后的一生中,只要提起此事就不忘对格罗斯曼表示感谢。但同时他也会顺便说一句:“努力从来不会白费,只要坚持,哪怕无法在这个枝头开花,但却能够在另一处叶下结出果实!”